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3章 百里挑一的丝 (第8/8页)
有,河里的小河蟹,抓来捻碎以后抹在上面,还有,采些节节草榨出计来涂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抹盐,用盐水或者醋酸洗洗什么的。要说特效药可是没有,但,这些方法都挺管用。 在我们的净法寺街,现在大概还有三十多个刮漆师,如果连周边小城镇也算上的话,总共有五十来人吧。 因为漆的原木数量不够,所以,目前我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岩手县了,有时也会跑到周围的福岛县、山形县、新泻县去。反正,东北地区的这几个县我们都会去。 正是因为原木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从昭和53年(1978年——译者注)开始着手自己种植漆木林,现在仅净法寺街就已经有一百多公顷了。 我住的地区叫二户郡,如果加上净法寺街、二户市和一户街的话,差不多应该有二百多公顷。这些漆林长成了以后,我们也就用不着再到外县找活干了。 这个工艺的起源还应该追溯到藩政统治的年代(江户时期),那时候,漆是作为南部藩的一项产业发展的。南部藩就是今天我们所在的岩手县以北的地区。是因为当时有了南部藩的产业,所以也才会一直传到今天。这里的原木从前就比别的地区多。 也许是在南部藩的强制命令下,那时候,差不多的农户都种植漆木。这些情况在古书中都有记载。 我们这些干刮漆的人终日都是在山林中向漆木的主人交涉,说服他们把自己的漆木卖给我们,然后我们再去从那些买下的漆树上刮漆。说实话,这不是件好干的差事,我们也自有我们的竞争。要苦口婆心地说服那些不愿卖漆树的人,为了让他点头,要不厌其烦地去找啊,说啊。那些不愿卖的人,说到底是想卖个高价钱,让我们这些刮漆师们自己竞争。 漆液,实际上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不是在漆树上划口子弄伤它吗,那么漆树就要用自己身上分泌出的液体来治愈,这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习性,而我们的工作正是因它的这种习性才成立的。那分泌出的液体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漆液。不了解植物这一习性的人听起来会觉得挺新奇的,可是在从前,从事这行当的算不上什么希罕的手艺人。 师傅是福井县的手艺人 因为我的父亲不是干刮漆出身的,所以我的刮漆技术是跟着福井县的师傅学的。 净法寺当时也有刮漆的工艺,但那时我是想学学福井县刮漆的方法,就入了那儿的门。净法寺的漆艺在明治时期(1868一1925年)曾经一度失落了。干是,在废藩的同时,从福井县就来了很多的技师,是因为南部藩有大片大片的漆林。现在,全日本的任何一个有刮漆业的地域采用的都是福井式技法。 福井县的技师特别多,他们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及全国。因为他们都能从福井县走着到南部来(南部即现在的岩手县,两县的距离大约600公里——译者注),所以,他们也一定会到全国各地。 漆树也是有大小的,所以,它们的刮法自然也会相应不同。漆树在长到直径够8公分了就可以刮了。我今天带来的这棵漆树直径有10公分,从它身上差不多能采集160克左右的漆液。我手里拿的这个容器,如果装满的话大约是1.4公斤。也就是说一天要刮100棵漆树才能装满这个桶。通常的情况下,从同一棵漆树的伤口处一天可以刮三次,而且,隔四天以后还可以再去刮。割痕就好像是记号,这么做也是为了给树以刺激,这个刺激其实就是在折磨它。我们在给树割口子的时候嘴里都会嘟囔着“快点儿出液汁……”,而那液对也好像很听话似的,慢慢地开始往“伤口”的地方渗,四天以后,在第五天上我们还可以再去利,一棵一棵地收集。树的体力恢复大概也正好需要四天。但是,如果赶上下雨的话,树的体力恢复起来会慢一些。从6月10号到9月是我们的刮漆季节,这期间我们要在一棵树上割24处伤。 因此,这样下来,差不多能采集160克的漆液。像直径10公分左右的树就算大树了,采集的液对也多。先刮朝前一面的,等到不再出液汁了就到背面的。背面能刮到每年的10月25号前后。 漆的颜色并不是像我们涂在碗上的那样红色的或者黑色的,还要在漆液里加颜色。如果想要黑色就往漆液里加铁粉,真正用的时候还要再加些油烟进行搅拌。那么,红色、白色也是一样,只要加颜料就解决了。从树上刮下来的漆液有点儿像橡胶液,是乳白色的。本来,采集漆液也可以像采集橡胶液一样,在树上插一支导管,然后再去采集,但是,那样的话要在树下放好几个盘子才行,效率太差。我们一天要刮150到200棵的漆树,该出多少液汁也都差不多知道,所以我们还是习惯于在这些树当中来回地转几次,以便尽可能地多采集些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