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大封群臣 (第1/1页)
确立了国号、帝号、帝后、储君等重要事项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随着仪式的进行,开国登基大典也进行到最高潮的阶段。 商戢回到自己的御座上,望着下方文武群臣,微微点了点头。 旁边的礼官立即出列,高声宣读道:“恒武大帝诏令,恒武帝国之下,设八王,一为辰王柳毅;二为战王吕布;三为龙王赵云;四为忠王邓言;五为邪王卑弥呼;六为蜀王刘备;七为魏王曹操;八为吴王孙策。 八王之下,有三十六公,分别为继汉公刘辩、烈阳公太史慈、修罗公王舒、羿公黄忠、霸公典韦、贪狼公典韦、飞羽公苏桓…………………… 三十六公之下,有一百零八侯,分别为信义侯沈宏、忠义侯刘山、忠勇侯冯俞………………………… 册封耿先、岑陵、韦易等八百六十人为伯爵,周万、岑任、裴河等九千余人为子爵。另有五万有功之士,被册封为男爵。 恒武帝国,设将军府、通政阁、秉政院、殿前司、御史台五大机构。以辰王柳毅为大将军,掌将军府,战王吕布、龙王赵云、羿公黄忠、烈阳公太史慈、飞羽公苏桓、贪狼公刘猛、镇海公凌操、锦帆公甘宁为八大将军,以郭嘉、戏志才、贾诩、庞统、诸葛亮、周瑜(海战失败后侥幸逃脱,随孙策归乡而归乡)为六师,共同协助辰王柳毅掌管将军府。 以忠王邓言为阁宰,掌同通政阁,以荀彧、陈昂、沮授、燕斜、阳仪、鲁肃、田丰、荀攸、法正、程昱十人为通政使,协助忠王邓言掌通政阁。 以邵云、司马懿、徐庶、张绍、简雍、刘晔、审配、公输尺、辛评九人为秉政院秉政使,共同执掌秉政院。 以郭彪、典韦、易米娜、王虎、陈鹰、黄豹、张狼、王异、殷赞、段鸿、梁擎、李群十二人为殿前司指挥使,共同执掌殿前司。 以管宁、陈冠两人为御史台左右都御史,共同执掌都察院。” 这里的恒武帝国五大机构,其中将军府很好理解,就是管理军队的机构,也是最为实权最核心的机构,八将军有一半以上都是ss级将领。 通政阁其实就是内阁,而邓言则相当于内阁首辅,其它十位通政使相当于内阁成员。 至于秉政院则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六部,负责执行通政阁下达的决定。 御史台就更好理解了,检察机构,负责监督百官。不过御史台内部一分为二,只有左都御史管宁管辖的才是真正的御史,陈冠负责管理的那一部分只是挂靠在御史台名下,主要成员是影衣秘武和千幻,乃是实打实的特务机构。 至于殿前司,这也是军事机构。 为了制衡将军府,防止军权过度集中,商戢特意设立了殿前司。殿前司的将领战斗力并不拔尖,但忠诚度方面却无可挑剔,多数成员出自黑甲玄骑,是商戢最核心的一批手下。 而殿前司主要职责就是包围皇宫和禁卫军团的日常性训练。 经过扩编,禁卫军团目前已经扩编至整整十个军团,禁卫军总兵力也扩充至二百万。虽然因为兵力的大规模扩充导致质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了平均八阶的超强实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禁卫军团就是恒武帝国的擎天玉柱! 五大机构,构成了恒武帝国权利的顶层设计。 当然,其中的人事任命只是很笼统的一部分,比如八大将军和六师的具体分工,十位通政使各自负责的方面,九位秉政使每人都干啥事并没有在典礼上宣读。 同样,每一个机构都还有大量的辅助机构和海量的组成人员,逼近商戢治理下的恒武帝国可是一个疆域覆盖大半个亚洲和部分澳洲的超级帝国,帝国子民数百亿,单单是新都五大中央机构的常设官吏就超过了二十万人,乃是十足的巨无霸! 随着册封的结束,群臣跪拜在地,山呼万岁,叩谢恩典。 其中不少人更是浑身气劲蓬发,实力临场突破! 商戢军册封的爵位、官职可不是样子货,正式称帝之后,恒武帝国的官职和爵位效果类似于称号,能为受封着提供非常明显的实力加成。 其中最顶级的称号当然是商戢专属称号恒武大帝,相当于准sss级称号。柳莀的恒武帝后称号等级与商戢差不过,只是效果侧重点不同。 仅次商戢和柳莀的则是八大王爵,相当于ss级称号,公爵相当于s级,侯爵a级,依次类推。 商戢倒是想多册封一些王爵,不过系统可不会给他留这种漏洞。一个国家官职、爵位的含金量,与国运直接关联,国运越强,册封官职之后的增幅越高。 若是不过国运本身的承载能力,滥封爵位官职,不但会造成爵位官职含金量缩水,还会导致国运受损。 当然,官职、爵位带来的实力增幅只是附带效果之一。任何时候,官职和爵位都代表着权势与荣耀。八王、三十六公这种站在全力顶层的人物就不说了,就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数量泛滥到数万的子爵、男爵,放在整个恒武帝国体系内,随便一位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毕竟这可是从数百亿的庞大群体中挑选出的精英,实打实的百万挑一。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