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客栈_第一七四章 日渐干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四章 日渐干涸 (第2/3页)

牦牛群和羊群。

    “下面那座湖是什么湖?怎么看着快干涸了?”开车的老刘问李军毅。

    “那个湖叫确龙错?最近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干涸的速度挺快?据说是湖底出现了漏洞,水都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你看东半边的那片白花花的地方了吗?那不是雪,那是干涸之后留下的盐层。”

    顿了顿,李军毅继续说道:“确龙错以前面积还是不小的,而且就和纳木错仅有一山之隔,但干涸的这么快,有专家说这座湖可能和纳木错一样,湖底都有漏洞。”

    “纳木错湖底有漏洞?”楚倩很惊讶的问道。

    “呵呵,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很多专家说的。这些专家说,根据这些年来对纳木错流域内的气象、冰川融水、河川径流、蒸发和湖泊水位观测,发现纳木错湖存在严重的水收支不平衡现象,也就是每年流入纳木错的水要远大于蒸发量。纳木错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没有排出的渠道,只能靠蒸发。可这些年的观测,仅仅凭借着蒸发的话,纳木错的湖水早就产生泛滥了。”

    “泛滥?”

    “没错,就是泛滥。因为每年流入纳木错的水量要远超其蒸发量。嗯,色林错你们知道吧?”

    “知道。”两口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据说色林错在七十年代的时候面积还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候高原的第一大湖是纳木错,纳木错也是全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可是从十多年前起,色林错的面积已经超过了纳木错,成为了高原第一大湖泊和全国第二大咸水湖。而导致色林错面积扩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四十来年内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色林错每年流入的水量超过了其蒸发量,然后这座湖泊就在四十多年内面积增加了30%。而纳木错其实也存在着和色林错一样的情况,可这些年来纳木错的面积扩大的并不多,所以有很多专家就说纳木错的湖底存在着渗漏情况,而且还不小呢!”

    “而和纳木错仅有一山之隔的确龙错,估计也是湖底出现了渗漏,但每年的补水量却比不上渗漏量,所以确龙错这些年就日渐干涸了。”

    这么一解释,老刘和楚倩就明白了。

    “其实要是在这里停留一下拍一拍周围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李军毅的语气有些惋惜,“不过我们还得赶路,等回来的时候如果还走这条路,你俩倒是可以在这里停留一下的。”

    “呵呵,没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风景全在路上。”楚倩笑呵呵的对李军毅说道。

    “你俩能想开就好了。”

    三辆车翻过当果拉山垭口后,继续沿着下盘山路前进,到了山脚下的时候,一座崭新的新村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呦,一年多没来这边,这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新村?”李军毅也有些惊讶,“以前这里有一个小自然村的,只有七八户人家,全都是老房子。现在搬过来这么多牧民了。”

    这个小村落,嗯,以现在的规模来看,这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镇子了。

    这显然是一个新修建的新村,从那些偏远的地方把牧民迁徙过来。路的两侧全都是白色而整齐的藏胞二层小楼,就和联排别墅似的,每家每户都带有一个院子。

    楚倩笑道:“现在藏胞比我们住的都好。前段时间刘墨昂送我回家走川藏线,我看到好多更漂亮的藏胞小院,真羡慕他们。”

    李军毅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国家现在对于高原的支持力度一直都是极大的,现在国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对于高原的支持力度就更大了。”说着,李军毅瞥了刘墨昂一眼,“你们之前联合当地藏胞牧民一块共同致富的路子其实走的就非常正确,只要你们坚持这么做下去,肯定是会得到极大的回报的。”

    刘墨昂和楚倩都会心的笑了笑。

    下了山之后沿着并不算很宽的公路跑了不到一个小时,前面又出现了一片大山。

    “前面那片大山就是日啊空山,山脚下就是青龙乡,山那边就是巴木错。现在看不到,等过了青龙乡再走一段,就能看到巴木错了。”

    青龙乡是一个很小的乡镇,这里已经进入到高原腹地了,这种规模的乡镇已经算是大的了。

    公路在青龙乡向南拐了一个弯,沿着大山下的谷地向南走了一段距离后就开始爬山。翻过海拔4880的日啊空山垭口时,一座美丽的湖泊忽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