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 利之所引,他乡故知 (第2/3页)
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说道:“快过年了,请戏班子来热闹一下,也无不可。” 兕子和新城都笑了起来,这下又能出宫放松了。 “丽质的身体可好?”李二陛下问道:“她身有气疾,需多多静养。你们俩呀,可不好老去让她陪你们玩耍。” 兕子说道:“阿姐按小舅给的方子食疗茶疗,现在的身体挺好呀!再说,我和新城也不用她陪,也不让她累着。” 嗯,姐妹情深,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李二陛下很欣慰,伸手拍了拍女儿的小肩膀。 新城吃着葡萄干儿,说道:“在小昭家,我们还磨豆腐来着,嫩嬾的,很好吃。” “听说,最近京城里也流行吃豆腐。”李二陛下说道:“还有豆浆、果子,豆腐脑、胡饼,似乎倒成了标准的早餐。” “我们都吃过耶。”新城咧着小嘴笑道:“可我更喜欢吃豆花,加糖最好吃了。” 兕子说道:“现在街市上卖的不少,原来的胡饼店,差不多都要加上豆腐脑。甘州传来的吃法,用甘州的大豆做的最正宗。”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这又是齐霖的主意,大豆还不是一样。甘州的就有什么特别不成?” “可店铺都说自家用的是甘州大豆呀!”兕子替小舅辩解道:“应该是不一样吧,要不怎么都认呢!” 李二陛下嘿嘿一笑,倒也不与女儿争辩,他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 其实,李二陛下知道的比这些更多。 因为甘州,长安城里的变化还真不少。早餐嘛,只是其中之一。就象现在的烧烤,若是不放甘州孜然,肯定被人认为不正宗,不地道。 而更大的变化则是奴隶的供不应求,很多权贵豪富都在购买奴婢,特别是壮实的男劳力,价格涨了一倍不止。 原因很简单,棉花收获了,暴利便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能大规模种植,不受朝廷法令限制的,便只有甘、肃、凉这三州。 徐齐霖赴任时,曾推出租地买地的诸般政策,现在不仅依然有效,还扩展到了肃州和凉州。 尽管对权贵官僚来说,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可租地种棉,依然是个大进项。自家没那么多劳力的话,家僮奴仆能凑数,再就是打奴隶,也就是贱民的主意了。 甚至有更贪财的,还想着自种自收自纺自销呢!尽管大盈库掌握着棉纺技术,可徐齐霖已经透出口风,可以技术转让,只要交专利费即可。 当然,这种要交专利费的,肯定会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几架纺机,多少纱绽,至少也是个作坊。至于个人家的纺织生产,自然不在此列。 李二陛下对此也是乐见其成,能够加快甘、肃、凉三州的开发建设,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今不用硬性命令,便有人前往三州种植生产,积极性还很高,还不是好事情? 而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足有数万官奴被迁往甘州,对徐齐霖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对迁往河西,官奴却还趋之若骛,只为摆脱奴婢身份,以及那个能证明是自由身的“市籍”。 现在不仅仅是权贵官僚盯上了棉花种植的利益,很多胡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除了种植赢利,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入籍这项政策。 绿卡啊,成为唐人可是很多胡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李二陛下知道这些情况,在默许,甚至是支持的前提下,他也想起了徐齐霖曾对所谓的“国籍”讲出的一番言论。 当时,李二陛下没当回事,或者说还对给予胡人身份上的提升,有些抵触。虽然在甘州的开发建设上,给徐齐霖开了个口子,却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效果。 如果把对甘州的优惠政策,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在全国施行,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比如当兵为大唐征战;比如投资建设,为大唐的繁荣添砖加瓦;比如修桥铺路,造福百姓…… 至少在短期看来,出台类似的入籍政策,得到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李二陛下还是很谨慎,时刻关注着甘州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