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全能纨绔_第六十七章 三王的境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三王的境遇 (第2/3页)

    有如此的想法,也是徐齐霖对于科举的矛盾心理。

    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这是勿庸置疑的。但人人都挤破脑袋走这条独木桥,把此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却又不是什么好事。

    寒窗苦读,考中了自是欢喜。可读了十年或数十年,既不能得中,又不能养家糊口。有的举子还自恃清高,不肯从事他业,岂不是废物一个?

    有追求,有理想,有人生目标,这都无可厚菲。但你二十多岁了,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说那些高大上的东西,有用吗?

    所以,徐齐霖不光要印刷《初等算术》,以后还想着要把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编缉成书,让大唐增加各方面的人才。

    当然,识字的普及率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但使读书人不必只盯着科举一途,也算是人尽其用。

    徐齐霖知道这三个皇子肯定看不透他的长远打算,笑了笑又说道:“下官已上奏陛下,重开算学馆。陛下已经准奏,不日即下旨复学,招收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入学。”

    算学原为隋文帝开皇元年在京师长安所置,为国子寺五学之一,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唐初,废算学。

    “这算学馆还是隶于国子监?”李四胖挑了下眉毛,开口问道:“那就是说,国子监将是六学啦?”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共六学。”

    其实徐齐霖没说实话,在上奏李二陛下时,他还建议增设武学,为开武举打基础。李二陛下颇有意动,但却没有马上实施。

    这个徐齐霖果真不简单,表面上无甚功绩,可父皇青睐看重,有多少谏议已被采纳,却不具其名地得以实施。

    李恪眼神一闪,和兄弟李愔交换了下目光,心思差不多想到了一处。

    李四胖还是比较镇静,毕竟李二陛下是极宠爱他这个大胖儿子的,有些事情并不瞒他。徐齐霖之前的谏议,他是知道一些的。

    但对徐齐霖这个人,李四胖也猜不透。确实有才,却象是歪才,剑走偏锋,不走正常的思维。对自己的态度也是若即若离,并不表示出特别的亲近。

    谨慎小心?还是左右逢源,不轻易表明立场,直到最后再站队示忠?

    李四胖觉得徐齐霖有点象已故的谯国公柴绍,当时在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派相斗时,就谁也不帮,对谁也都挺好,保持着超然的中立。

    最后的结局不用说,柴绍不仅是开国驸马,位列国公,两个儿子也一个袭爵,一个尚公主而成驸马。

    可能不是象,而是徐齐霖在学柴绍,或是受到其师影响,以“不争”为“争”,比较淡泊,更愿意顺其自然。

    李四胖想到这里,暂且抛开杂念,笑着说道:“算学在前朝曾列五学之一,本朝初亦是如此。现在恢复旧制,多培养些计算人才,于国于民皆是有利。齐霖除救驾外,又立一功啊!”

    李愔听到救驾一词,比较感兴趣,问道:“我等于长安,对逆贼谋刺之事知之甚少,齐霖可否详述告之?”

    徐齐霖也痛快,便把都社率、贺逻鹘欲在行宫谋刺,却半途而废、仓惶逃窜讲了一遍。甚是简略,发生在九成宫禁苑的,他却绝口不提。

    不精彩,不惊险,一点跌宕起伏都没有。

    李四胖等三人的感觉便是如此,但却不能这么说。怎么滴,你还希望刺客杀到陛下身旁,搞得很危险不成?

    “齐霖过谦了。”李恪插话道:“说是运气,实是忠心,日夜驰奔,前往报信儿,令人钦佩啊!”

    “是啊!”李四胖也点头赞同,说道:“若不是你及时报信儿,那伙叛贼说不定会惊扰父皇。令其不敢妄为、仓惶逃窜,齐霖功莫大焉。”

    “殿下过奖了。”徐齐霖拱了拱手,岔开话题,说道:“吴王殿下和蜀王殿下的封地都可产茶,而茶叶将是大盈库主推的商品之一。若能在封地劝茶农多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