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毕业了,当兵去_9¡¢Ä«Â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Ä«ÂÌ (第1/7页)

    8月底,我们接到了实弹发射演习的命令。

    我们所说的“弹”,既不是子弹,也不是普通的炮弹,而是安装了精确制导装置的飞行数千公里的导弹。

    指导员说:“我们手中的导弹,是国家的‘撒手锏’。遇上战争,只需一枚,便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因此,这样的“弹”便被称为“战略导弹”,我们的部队也便被称为“战略导弹部队”。

    第一次见到“弹”,是在下连后的第三个周五。站在那个十几米长的涂了迷彩的圆筒面前,看着它在低沉的轰鸣中缓缓起竖,直到变成一根擎天的柱子,撑开天地,变成一把利剑,直指苍穹。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又在这种渺小中发现了自己的崇高。

    牙哥告诉我们,我们就是那传说中的“导弹兵”。这是属于我们的装备,这也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武器。

    “导弹兵”——听起来真是牛×。我喜滋滋地笑了笑。

    普洱说:“过去导弹部队号称是百人一杆枪,千人一发弹。现在时代变了,导弹的精度越来越高,射程越来越远,个头却越来越小了。过去一个营上百号人围着一枚导弹转,现在一个连三四十号人就装备一枚导弹了。”

    “别看个头小,洋鬼子们在我们中国人面前耍牛×还得看看它答不答应!”普洱轻轻抚摸着那裹着迷彩的大圆筒跟我们吹起来,“真打起来,只要咱一个连,它华盛顿也好,纽约也好,夷为平地就是分分钟的事。”

    普洱的话让我们一群没见过世面的新兵瞪大眼睛,下巴都快要掉下来,老兵们却都淡定地笑了。看来,普洱是把牛×当起床号反复吹过了。

    “风子,你老子是当首长的,你说说普洱的话有几分真?”我转过身悄悄问风子。

    “七分吧。”那口气,好像是在西餐厅回答侍者牛排煎几成熟一般。

    “吹牛×吧?那咱这导弹真能打到m国去?”

    “不然呢,你以为洋鬼子会那么老实?”风子迎着我那无比崇拜的眼神,不以为然地告诉我,“所以他才死活要把我放在这里。老头说了,其他军兵种没意思,每天叫着喊着打仗,又是擒拿格斗又是投弹射击的,其实真打起来,哪有他们啥事啊!导弹‘嗖嗖’两下全解决了。”

    冷兵器时代已经成为遥远而陈旧的历史名词,枪炮构成的火器时代也在上世纪宣告终结。美伊战争告诉我们,飞机和精确制导武器成了战争的主角,基于信息系统的现代战争模式迅猛发展,不可逆转。

    “看见那个红色坨坨了吗?”风子指着导弹旁边另外一辆车上的按键问我。

    “嗯!”

    “那就是导弹点火发射的按钮,只要这玩意儿一按,导弹就上天了。”

    “我要当那个按按钮的人,”风子抬头望着覆盖在湘西腹地的水洗过一般的蓝天,踌躇满志地告诉我,“我要做扣动导弹扳机的那个人。”

    我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是真正的明白人,他知道自己来部队的目的,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可怜我一个大学生,稀里糊涂穿上这身军装,竟是因为愚蠢可笑的“为情所困”。

    看过导弹之后,我的心中似乎有一张皱巴巴的帆被忽然鼓起来,把我的精神撑得满满当当的,让我如打了吗啡一般亢奋不已。现在看来,我一不小心加入了中国最神秘的导弹部队,成了一名执掌“大国长剑”的导弹兵。这听上去是一件非常牛×且值得炫耀(但绝对不能炫耀)的事情。事实上,这么牛×的岗位需要的是同样牛×的素质。抛开队列、体能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之外,我们需要得更多的,便是导弹专业素质,譬如实装操作技能和导弹专业理论。

    实装操作技能好说,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操作机器一般,操上十遍八遍导弹就能竖得直直的;专业理论就玄乎了,简单来说就是你要通过学习,明白导弹的内部构造和发射升空的原理。这需要你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以及对待专业理论像对待初恋情人那般狂热的激情。

    6月的第一个周末,太阳很好,但早上起来还感觉不到热。我、风子,还有向北窝在宿舍里打“跑得快”。旁边的本子上我已经累积了七个“正”字零三笔,还差两分就能赢到风子和向北一人一瓶营养快线。通信员李瑞跑过来,尖声细气地招呼:“哟——打牌呢!”

    风子一听他那老鸨嗓子,头也不回就应道:“咳,原来是李公公来了。”

    “去你的,”李瑞娇嗔着翘起兰花指弹了风子的头一下,转过头来笑吟吟地对我说,“夏拙,连长宣你。”

    “宣你大爷的,没见老子正忙着吗?”我心花怒放地甩出一张牌,高喊,“老a!”

    “那好,我这就去给连长回话。”

    “啥?连长?你刚说啥?!”

    “连长宣你。”李瑞翻着白眼重复道。

    “我靠!”我吓得一个激灵,抓紧把牌扣起来,冲着李瑞赔起笑脸,“不好意思刚没听见啊!等下赢了他们请你喝营养快线!”

    跑到楼下,我整了整军装,看看扣子鞋带什么的弄利索没有,再在虚掩着的挂着“二连连部”牌子的门前立定,轻轻地敲了三下门。

    “报告!”

    “进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