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小妻小仙人_关于妲己的一个考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关于妲己的一个考证 (第4/4页)

的姜子牙,这在《古本竹书纪年》有载“(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这样看来,周人图商,可以说是筹划多年,所以文王从此“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而又默默的壮大自己,这正如他流传于后世著名的战略思想“以杞包瓜”,正如杞树长大了,原先与杞树同园的瓜就会枯死一样,这可见于《遘。九五》。

    这样看来,在文王眼中,殷商还暂时不是那时的周所能征服的,毕竟商纣有着强大的军队,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兵器,甚至还有一支强力军种“象队”,这在《吕氏春秋。古乐》有记“商人服象为虐东夷。”

    提到东夷就不能不说商纣的功绩了,实际上商纣确实是位战功显赫有能力的君主,在其先王的时候姬周反叛、九侯反叛,东夷来犯,先王还曾经率军讨伐过东夷,却失败了,殷商数朝衰败,到商纣临位的时候可说是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可就是这样,商纣硬是将九候和姬周打败,使其臣服,又率军讨伐东夷,并且获胜,带回了东夷人方君主的头颅。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场大战,令商纣实力大减,在近年来发掘出来的卜辞中我们发现商纣讨伐一次东夷人方需要200天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虽然最后商纣带回了人方伯的头颅,但是对商的军力和国力都是极为耗损的,因此《左传》中是这样说的:“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前有姬周虎视耽耽,后有克东夷而损其身,这还不算完,又有一个被后世认为是周灭商的最大功臣出现了,他就是胶鬲,也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举于鱼盐之中”的主人公。

    传说胶鬲当时居于商,获利于鱼盐,但是有一次无意中的机会被来商的文王发现,觉得他是个人才,就向商纣举荐他,后来做了商的官员,同样也成为了文王放在商纣身边的一枚棋子,和当初成汤灭夏的伊尹诚为相似,于是继“伊尹比而亡夏”之后,就有了“胶鬲比而亡殷。”出自《国语》。

    《国语》中说“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这里居然同时提到了妲己和胶鬲是亡殷的主因,是他们二人朋比为奸吗?其他史书却再也没有提起过,令人遐想多多。

    其实除了胶鬲以外,还有一个人参加了这次叛商的大业,他就是商纣的哥哥微子,也正是当初因为母亲不是正宫而与王位失之交臂的帝乙的长子。

    《吕氏春秋。诚廉》篇说,微子与周大臣召公歃血为盟于共头山,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守殷常祀以及相奉桑林,私有孟渚之利。至于说誓盟的目的是什么,没有记载,但是从周人许诺了微子世代长侯继之,并奉有桑林之祀,私有孟诸之利这些来看,那他是不是也要做些什么呢?

    《荀子。成相》中载:“纣卒易向,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于宋。”细绎文义,牧野之战中,纣王的军队投降,反戈击纣,微子启便下车而降,说明其与武王合谋之事成功,武王称赞他,并且给他封邦建国。

    这么说来微子参与助周伐纣,恐怕不假,近年来陕西出土的铜器铭文,其中的史墙盘铭云:“青(静)幽高祖,才(在)微灵处。雩武王既殷,微史(使)烈祖乃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寓于周卑处。”

    关于这段话,近代学者赵诚在《墙盘铭文补释》中是这么解释的“微氏高祖早在文王时代就已暗地归周,所以生前‘在微灵处’,死后遵为‘静幽’,以示安安静静地呆着,像五体投地那样地臣服于周。不仅没有以军队助纣反周,还可能有过保卫文王或周国的业绩,建立过功勋,所以称得上是周王朝的得力辅助,上帝赐给文王的大屏。从这种意义上才能理解‘静幽高祖’是周王朝的有功之臣,当然值得称道。”

    《尚书。牧誓》中也提到过助周伐纣的八国中有微国,正是有了微子和胶鬲这二人,才有了《盐铁论。相刺》中说的:“纣之时,内有微、箕二子,外有胶鬲、棘子,故其不能存。”这里把商纣之亡归罪在这几人身上,恐怕也不无道理。

    所以商纣的灭亡,就是怎么排也排不到妲己身上,但是所有的脏水就是一个劲的往她身上泼,是要警示什么,还是要掩饰什么,只有散播谣言,颠倒是非的人自己心里知道了。

    两人的结果是:《史记。殷本纪》:斩纣王之头,接着就是“杀妲己。

    殷商之覆灭到底是姬周复仇,‘以杞包瓜’的思想、筹谋多年?

    还是因为本身商纣即位非长子的不合理,而埋下的祸根,毕竟数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想真正还原历史风貌,仅凭几本争议辈出的史书文字,和为数不多的出土器皿做佐证,这有困难。

    予胜者以高歌,给失败者以污蔑,希望以后能出土更有证明力的史料,澄清岁月的尘埃,还历史以真相。

    查了这么多,写了这么久,希望得到我的第一枚精华。(作者如期得到了精华—引者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